从你的全世界路过,不舍离开
《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》
这一次,我们带你打卡城市地标建筑,
标记时光。
新中国成立70年,时代的发展、国家的进步留下太多印记。最直观的反映,就是林立在每个城市大街小巷里的建筑。一座与你一起成长的建筑,一段常说常新的故事。那些地标性建筑,在斗转星移之间倾诉着岁月往事,在雨雪洗礼之下彰显着城市性格,在风起云涌之际丰富着中国形象。今日起,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微视频《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》,带你每日“点亮”一座城市地标建筑,在共和国70年蜿蜒前进的足迹中,解封历史;从一代人、一座城、一个国的成长中汲取力量。我们,唯有知来处,方能识归途。
重庆李子坝轻轨站
▽ 重庆李子坝轻轨站“名片” 滑动查看
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高架车站,于2004年3月建成,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,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。该站位于嘉陵江畔的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-8层,因其“空中列车穿楼而过”成为蜚声中外的“网红车站”。
它是一座“网红”车站,
是外地游客到重庆必打卡之地。
人们拿起相机、手机,
定格下轻轨穿楼而过的画面,
有人甚至为了寻找到最佳拍摄角度,
鼓起勇气去敲附近居民的房门。
看到这样的“穿越”,
每个人都会发出
各种各样的疑问:
“天!这是先有楼,
也有人惊叹:
“楼栋与轻轨居然能抱在一起,
太壮观了!”
真相是,
它们是间隔20厘米的邻居关系。
这对邻居没有公摊,
没有共同的物管,
甚至没有共同的电力线路等。
最常见的疑问是:
“穿越时楼房是否微震?”
答案是,
在轻轨柱子与楼房建筑之间,
有20厘米的安全距离。
轻轨与楼房看似一体,
其实互不干扰。
住在11楼的王大姐说,
她2005年在这栋楼里买了房,
根本察觉不到轻轨的噪音。
“反而是街上汽车
产生的噪音更大些。”
轻轨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,
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,
并由空气弹簧支持整个车体,
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
城区交通干线的噪声
平均声级75.8分贝。
李白曾在巴蜀之地感叹:
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
刘禹锡也曾不无酸楚地说:
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
二十三年弃置身。”
重庆,自古以来是巴蜀重镇,
多少年来,令人望而却步。
可再看今日的重庆,
夜幕降临的洪崖洞,
佛图关站,
内容/央视新闻整合自重庆晚报等
图/部分来自视觉中国
☟ 点击下图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
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北京电报大楼
☟ 点击下图
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北京工人体育场
更多新闻
监制/李浙 策划/王元
编导/王若辰 摄像/郑文泽 马广辉(航拍)
摄像助理/张世鏖 后期/王若辰
编辑/关欣
©央视新闻